靈魂任務的反思(2) 如何面對被焚燒的孩子
延續前文 靈魂任務的反思 我想繼續提出第三與第四個有關靈魂任務的共識假設,以及 一個 悖論和進一步的反思 。 💫第三點:靈魂必須投胎到地球上成為具身的人類,才能學習特定課題。 第四則是一個隱含的共識, 💫第四點:靈魂藍圖的安排暗喻著一個全知全能系統或造物主的存在。 第三共識是很多靈性體系中非常核心的觀點,特別是在 Michael Newton 、 Robert Schwartz ,小湛的書中都有類似的陳述。它牽涉到幾個重要的前提: 地球是一所「靈魂學校」:只有在具身、受限的經驗中,才能真實地學習抽象的靈性品質(如同理、原諒、勇氣)。 「二元性」是學習的場域:地球的矛盾性(光與暗、苦與樂、愛與恐懼)創造出學習的張力。 非具身靈魂只能「知道」,但不能「體驗」。只有透過肉身才有機會體會選擇、痛苦與轉化。 不論靈魂在靈界有多高的能量階層或智慧層次,某些學習必須透過人類肉身的具身經驗才能完成。這些學習包括愛、恐懼、痛苦、選擇、道德掙扎、情緒波動等。這也意味著:一旦你成為人,就應該從「人性」出發去理解世界,而非僅從靈魂的高維角度。 若你否認人性經驗的價值與邏輯,那麼你也就違背了當初來地球「學習」的初衷。 假設有人相信自己是「某某星際存有」、「某某天神」、「某高維存在」、「某高等靈魂」轉世, 總是用「靈魂觀點」凌駕於人性經驗之上,容易產生靈性逃避,甚至忽視人間倫理。地球經驗的「關鍵學習點」,恰恰是在情緒波動、矛盾選擇、肉身限制、道德困境當中發生的,這些都是靈界中「無法複製」的部分。 第三共識主張的是 ✨ 如果你相信自己是靈魂來地球學習,那你就必須尊重人類經驗的真實性。 ✨ 從人性的角度出發,正是對靈魂任務最誠實的實踐。 第四共識,直指「誰設計了這個系統?」這個問題。 Robert Schwartz 與小湛都 提到靈魂團隊會共同設計劇本,但如果每個人的劇本都牽涉到他人的劇本,那麼: 誰協調所有人的藍圖? 誰知道哪些任務會成功、哪些可能失敗?那些會互相衝突 ? 難道不是需要一個更高階的、近似「全知」的智慧體系在維持這個系統的運作? 這就將我們帶向類似於: 一個多維靈性中樞(如「靈界議會」、「高等指導靈」、「宇宙意識」、「一體」) 或者接近傳統宗教中那種創世神/絕對智慧體/神聖源頭的觀念 ...